九层楼台,始于累土-----爱堃智能对于模具制造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 作者:aikunxitong | 发布时间: 2022-11-21 | 738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本质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数字化浪潮扑面而来。作为“工业之母”的模具行业,也不可避免正在受到数字经济的冲击与洗礼。模具行业面对的,早已不再是“要不要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选择题,而是“设定什么样的转型目标”、“采取什么样的转型策略”这样的问答题。


数字化只是一个工具,数字化转型的着眼点一定是“降本增效 ”。只要守住这个初心,数字化转型就有意义。爱堃智能初创团队分别由数位具有多年模具制造实践经验的资深模具工程师和毕业于上海交大模具研究所的研发工程师组成。资深模具工程师在大型模具厂从事模具制造多年,深刻理解模具人的痛点和需求,研发工程师在模具智能制造软件方面颇有建树,这个实践和理论完美结合而诞生的初创团队,在成立之初就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帮模具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基于此,爱堃专为模具企业设计了一条数字化转型之路,分布实施,稳步过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模具企业数字化升级三阶段


第一阶段标准化、信息化、普工化

部分国内模具企业特别是中小模具企业,机型老旧,设备种类杂,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往往需要现场操作人员进行程序查询、程序处理、设备操作等较多的人工干预,因此设备稼动率与加工安定性无法得到保障。数字化转型的第一目标就是要将加工数据在各工序之间流动起来,采用数字化编码,使得各道工序能够准确方便的调用相关数据,尽量减少人工干预。爱堃智能针对模具企业的特点,推出了包含扫码加工、扫码检测、在机检测功能的半自动化加工系统,帮助企业实现普工化操作模式。

爱堃智能半自动化加工系统


这一阶段是数字化转型的必经阶段,主要方法是通过数字化工具,拉动各工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从CAD到CAM,再到CNC、CMM、EDM,首先要解决的是本工序的标准化和一致性的问题,再解决同一规则下数据流转和使用的问题。



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对各工序的加工工艺和设备有深刻的了解,还需要具备大局观,从数字化目标的总体上把握,见微知著,以点带面。


安徽中鼎

安徽中鼎集团,是塑胶模具的龙头企业,2016年起就携手爱堃,逐步进行数字化改造。得益于对设备及工艺的深刻理解,爱堃逐步帮助企业攻克了EDM轨迹自动放电、倒扣电极自动测量、复杂电极自动化5轴加工等技术难题,随之部署的半自动扫码加工系统,帮助企业提高了大约30%的数控生产效率和18%的模具总产值。


第二阶段:全自动化、无人化

严格来讲,机器人自动化是第一阶段的成果,是检验第一阶段数字化转型是否成功的判断标准。爱堃始终认为,自动化的核心是人,而非机器人。历数模具行业自动化的失败案例,并非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问题,而是没有把模具制造最基础的工序实现信息化和标准化,最终造出来的自动化生产线若空中楼阁,中看不中用。


爱堃研发团队每个产品的研发,都遵循科学的研发项目流程,从需求调研、产品立项到架构设计、程序调试,每一步都稳扎稳打,精细打磨,确保软件系统的便捷性和稳定性。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我们在产品开发中更注重标准化,低耦合,即插即用,以缩短实施周期,提升客户体验。


苏州乾涌

苏州乾涌自动化线3D图


苏州乾涌集团,是一家以出口业务为主的精密模具制造商。其原有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能力,以及重流程、重落实的管理能力,为其快速实现第一第二阶段的数字化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疫情肆虐的2022年,克服封控等不利影响,爱堃研发和应用团队,仅历时1个月,就使这条电极CNC自动化生产线达到了试产条件。该自动化生产线由5台CNC、1台三坐标、1台清洗机、3个智能料仓组成,原有的5台CNC设备和1台三坐标设备,两班倒需要配置5位操作员,电极还不能实现全检,24小时产能约为160个电极。切换成机器人自动化生产模式后,操作人员精简到了1人,24小时产能约为280-300个,电极实现了全检。设备稼动率和日均产能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75%,人均产能更是达到了原模式的8倍以上。


苏州乾涌自动化线现场图


第三阶段:透明化、数字化管理

模具行业有着小批量单件式的特征,与批量产品制造业不同,并不存在“试加工”、“零号工件”这样的条件。因此,基本上不可能从实验中获取数据,往往只能依靠以往的经验和感觉。但也正因为如此,模具行业的管理者才更迫切的需要摆脱对经验和人的依赖,“数字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


这一阶段需要解决数据“从哪儿来”、“怎么用”这两个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依然需要依托企业实际,建立在深刻理解业务流程模型的基础之上。帮助企业在各个环节实现计划、执行、反馈的闭环管理,包括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程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心/设备管理、工具工装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看板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底层数据集成分析、上层数据集成分解等管理模块,为企业打造一个扎实、可靠、全面、可行的制造协同管理平台。

爱堃智能数字化工厂智能制造蓝图


深圳长盈

深圳长盈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智能终端手机零组件,新能源汽车零组件,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集成的规模化制造企业。爱堃智能根据其模具生产流程的特点,为其量身打造的制造管理系统,将项目、设计、编程、加工、检测、采购、仓储等各工序进行系统串联,通过自动排程与自动报工,帮助管理者随时掌握项目进度与成本,过程数据透明可查,数据统计及时准确,减少了大量重复且滞后的管理工作,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提升了企业形象和企业竞争力。


九层楼台,始于累土。爱堃人深刻理解,模具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数据的规范和积累。要开发一套稳定高效的数字化系统,必须深入研究每一道加工工序和生产工艺,只有实现数据在的准确采集和传输,并利用最优算法开发的数字化系统才能带给客户最佳的使用体验。